English

香港瞄准 内地人才库

2000-08-1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出类拔萃的人才能够给香港提供最需要的科技、知识或经验。

香港吸引内地优才和专才将不再设限额,不限专业,不需内地劳务公司代理,不限重点学府的毕业生。由申请要人才的公司自行决定输入人才的数量和专业

商界求贤若渴

香港科技业急速发展,但IT人才却不多,有经验的IT人才更严重缺乏,现时香港在若干方面缺乏合适的人才,而这些人才在内地可以找到。部分公司打算往内地招聘人才。因此香港制定了一个引进内地优秀人才的计划。香港特区政府计划吸引内地优才和专才将不再设限额,不限专业,不需内地劳务公司代理,不限重点学府的毕业生。由申请要人才的公司自行决定输入人才的数量和专业。

香港不可能一夜之间造就大量所需的高科技人才,因此背靠的内地就成为香港最方便的人才库。但这个人才库却不是香港独有的,全球几乎所有的高新技术公司都愿为之敞开大门。香港要增强竞争力,取决于能否广泛罗致内地一流人才。香港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好有一比,她说,世界各大城市都在吸引内地人才,香港没有理由入宝山而空手回。据她介绍香港原本计划今年输入2000优才,但因把关太紧,成绩欠佳。到7月为止收到的264份申请中,只有33宗获批。她认为吸引优才不甚理想是因为:香港公司寻觅人才需要时间;内地单位未必肯放优才来港;优才在内地需求量大,不愁出路。她说,这33人是精英中的精英,所以格外抢手,招聘条件自然优厚。她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个申请优才的公司提出,人才在港工作2至3年后,可获赠300多平方米的住宅,在地价、房价堪称世界之最的香港,这样的条件是很有吸引力的。

内地IT人才为何不急赴港

虽然香港公司求贤若渴,不过,内地IT人才并不急于赴港发展。这是为什么呢?资讯科技展的上海康泰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先生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香港市场空间较欧美等地小,相对发展机会亦较少,所以内地大部分IT业人才并不热衷到港工作。有经验的IT人倾向于留在内地自立门户创业,或往欧美发展。因新加坡薪金普遍比香港高,刚毕业的内地IT大学生即使选择出国工作,也多愿赴新发展,或转向欧美。在香港IT行业入职月薪虽比一般职业高,但老格局仍未能打破:医科学生入职月薪仍以44000港元高居榜首,法律专业19000港元,IT行业14000港元左右,普通工商管理及技术专业10000港元左右。会计专业1999年平均9700港元,今年已跌至8400港元。

内地资讯科技起步虽慢,但IT人才众多,开发软件的潜能比香港强,生产成本亦比香港低,近年来极富吸引力,美、日、新、欧洲和香港很多资讯科技公司争相向中国内地的IT人才招手;有些公司索性在内地设立办事处和生产基地。内地IT本科毕业生的月薪约四千元,硕士生约七、八千元,博士生超过一万元。以平均工资而言,属于高薪一族,很多IT人才不愿出国工作。

不能错失良机

美国一个从事高科技风险投资的商界人士说,投资房地产关键是地段、地段、地段;从事高科技风险投资关键是人才、人才、人才。香港邻近的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致力于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早就加入了国际性的人才竞争,以优厚条件吸纳各国人才,特别是那些在海外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深圳、广州等城市也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海内外的科技人才。香港再不急起直追,恐怕会错失良机。

香港从80年代兴起的制造业大规模北移,而以地产、金融和贸易为主的经济结构,在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下,暴露出弱点。香港急需发展高科技,发展创新科技,才能使经济结构多元化,让香港的经济充满活力。在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系当研究员的高秀峰说,充足的资金是香港搞科研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优势,但人才缺乏成为最大的阻力。香港大学工程学院的汤晓明教授说,香港学生普遍短视,最多只会读到硕士,如果博士班靠他们来读,恐怕永远也开不成,现在博士班都靠内地学生来支撑大局。

香港政务司司长陈方生说,香港由寂寂无闻的渔村蜕变为蜚声国际的出口港和制造中心,现在更发展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金融、商贸和通讯枢纽。香港已从制造商品的地方,演进为创造奇迹的都市。香港人以勤奋积极、灵活变通见称。香港现在经历的经济调整和改革,正促使我们致力向高科技发展,使香港在21世纪成为知识为本、科技领先的社会。

设法留住人才

正在香港大学攻读放射生态博士学位的内地研究生商照荣原来并不打算留港工作,他说,许多从内地来港做研究的人,都想尽快完成学业,好返回内地与家人团员,但得知按新计划妻子、孩子可准许到港后,商照荣改变了主意。

吕明华是一位电子厂商,他也是代表工业界的香港立法会议议员。连续10年,内地都派工程师到他的公司培训。他特别欣赏其中一位工程师的才能,想让他申请赴港工作,在他的公司研究、设计电子产品。没想到输入专门人才有名额限制,凡是要人的公司都需通过抽签来获取名额。吕明华第一次抽签没抽到,等了八、九个月才等到第二次抽签。然后还要经过半年审批。他感到太麻烦了。

卢文瑞是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的副会长,他的荣利集团原来主要生产录像带,去年春季他又开设了一个专门生产可记录光盘的新厂。尽管他在香港本地聘请的31名技术人员,但整个制造工序需要的一名混合有机染料的专业人才却始终难以觅到。于是他在香港特区政府的劳工处刊登了6个月广告,没想到依然空望,没有合适的人选。后来,卢文瑞在深圳碰到了一位清华大学的化学博士正是他所需要的感光材料专家。可是按香港当时的政策,这位急需的人才到香港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

香港商界反映资讯科技界缺乏专才。叶刘淑仪解释,优才是有尖端技能,有博士学历的人;专才可以担任一般经理或专业工作,学历要求低一些。香港社会对引进内地人才也有不同意见,在普遍减薪和时有裁员的现况下,这样做是否对本地人就业构成威胁,增加了新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